《水浒传》中梁山好汉个个身手不凡,但也经常使用蒙汗药来对付厉害的对手。“智取生辰纲”中,青面兽杨志等人正是被蒙汗药麻翻在地。那么古代是否真有能把人麻倒的蒙汗药?它的成分又是什么呢?
总结古代小说中关于蒙汗药的使用,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:一是药性很强,人服用后会迅速昏迷,经过一段时间方能苏醒。二是经常与酒水混合,以掩饰其颜色或苦味。三是都有解药,只要以冷水喷面或灌特制的药汤就可快速醒转。根据以上特征,不难看出蒙汗药其实是一种麻醉剂。中国古代有华佗制“麻沸散”的记载。如《后汉书》:“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,既醉无所觉,跨破腹背,抽割积聚;若在肠胃,则断截前洗,除去疾秽。”可见,麻沸散的功效已经不是轻度麻醉那么简单了。
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了一种印度传入的“曼陀罗花”,有毒,可做麻醉药,割疮、炙火先服此药后,就不觉得痛苦。曼陀罗花又叫洋金花,其主要成分为东莨菪碱、莨菪碱、阿斯托品。此三种成分在临床上都有麻醉致幻的作用,与小说中关于蒙汗药的描绘基本吻合。洋金花自身气味苦辛,所以要用酒来调和,掩盖其味道。同时酒精本身就有麻醉作用,与洋金花配合就不容易被迅速察觉。《桂海虞衡志》载:“曼陀罗花,盗采花为末,置入饮食中,即皆醉也。据是,则蒙汗药非妄。”可见,中国古代的确存在蒙汗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