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夏天,各地经常会有洪灾,有些小伙伴就发现洪水过后的商店里,整箱整箱的瓶装水都没有开封,只是被洪水浸泡过了。因此大家也在讨论,既然这些水都没开封,在缺少物资的灾区能不能直接利用呢?
但另外也有一些人表示,虽然没开封,但被洪水浸泡过的瓶装水也不能喝。这又是为什么呢?被洪水泡过的瓶装水不安全,这种说法到底是危言耸听,还是有据可依呢?
很多人不理解,瓶装水虽被洪水浸泡过,但它是密封的,只要没有开封,瓶盖瓶身也没有损坏,擦洗干净后,为何不能正常饮用呢?
这里首先要和大家说一个冷知识:瓶装水并不是密封的。
我们需要使劲才能拧开瓶盖,加上倒转瓶子时不会漏水,就下意识地认为瓶装水是密封的,殊不知瓶盖只有紧固作用而已。
日常喝的饮料,包装主要都是配以螺纹结构瓶口的PET塑料饮料瓶,再加上塑料螺旋盖。这种螺旋盖的设计使饮水方便快捷,稍加用力拧开即可,但饮料瓶口的螺纹结构只具有紧固作用,不具有密封效果,螺旋盖也没有防水功能,不属于防水容器。
瓶装水处于浸泡状态下,即使有螺纹结构加固,外面含有致病菌的水也可通过“毛细现象”污染瓶口,进而污染整瓶水。
我们都知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,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。这个作用力会产生毛细现象,即在浸润(或不浸润)情况下,液体沿细微缝隙上升(或下降)的现象。
瓶装水的瓶口瓶盖之间就形成了这种“细微缝隙”,而且因为螺纹紧固,这个缝隙非常细,受气压影响更不明显,吸水程度更强。
在一项关于瓶装水浸泡在污染液体里的实验中,研究人员发现,将瓶装水直接插入含铜绿假单胞菌的菌悬液中,之后对瓶装水进行取样检测,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40%。
被洪水泡过的饮料 打开盖子后发现内部已有污渍来源
实验表明,目前PET瓶装的饮料使用瓶盖密封时,瓶盖与瓶颈处并没有密封措施,瓶盖螺纹与瓶口螺纹部分也存在较大的缝隙,在浸润状态下,细菌比较容易进入瓶口螺纹部位。
而潮湿的恶劣仓储环境,有利于致病菌的繁殖,其在瓶口螺纹处不断增殖,且能依靠鞭毛的伸展和收缩,在固体表面移动,因此菌体可突破PET瓶口顶部的密封作用而导致瓶内液体的污染。
夏日露营,人们常常喜欢把各种饮料浸泡在溪水河水中,“冰镇”一下,感觉更好喝,但也更容易喝出问题。如果实在想要泡水,注意水不要没过瓶口瓶盖。
而暴雨洪灾情况下,水更容易被污染,可能含大量致病菌,被洪水浸泡过的瓶装水,千万不能饮用或售卖!